北京弘钰博艺术品市场有限公司
BEIJING HONGYUBO ART MARKET CO., LTD.

明清竹刻名家作品赏析

  • 分类:精品赏析
  • 作者:admin
  • 来源:本站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11-25 22:52:35
  • 访问量:1722

【概要描述】竹、木作属天然的材料,很早就被利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之中,而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材,其起源同样可以追溯到远古,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,木雕工艺已发展到相当水平,遗址出土的木雕鱼形柄、木雕圆筒等木制品制作精致、形象生动,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所鲜见。中国的木雕制品,宋代以前主要是建筑

明清竹刻名家作品赏析

【概要描述】竹、木作属天然的材料,很早就被利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之中,而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材,其起源同样可以追溯到远古,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,木雕工艺已发展到相当水平,遗址出土的木雕鱼形柄、木雕圆筒等木制品制作精致、形象生动,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所鲜见。中国的木雕制品,宋代以前主要是建筑

  • 分类:精品赏析
  • 作者:admin
  • 来源:本站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11-25 22:52:35
  • 访问量:1722
详情

        竹、木作属天然的材料,很早就被利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之中,而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材,其起源同样可以追溯到远古,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,木雕工艺已发展到相当水平,遗址出土的木雕鱼形柄、木雕圆筒等木制品制作精致、形象生动,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所鲜见。中国的木雕制品,宋代以前主要是建筑和家具的构饰件以及宗教造像和明器,作为陈设文玩的小件木雕,出现时间”一般认为在宋代以后。

        如果说木雕艺术为全人类所共有,那麽竹刻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专门艺术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彩漆竹勺,纯熟地使用了透雕和浮雕两种技法,实为其后竹刻艺术之滥觞。唐宋时期的竹刻,实物流传或出土者绝少,文献记载亦鲜。日本正仓院藏雕竹人物花鸟纹尺八,信马鼎鼎唐物,所用技法即后来所谓留青,恰可与《圃画见闻志》中所记毛雕竹笔管相印证。宁夏银川西夏八号陵出土的雕竹人物残片,亦可令人联想到元人笔记中所戴南宋詹成的裂作。由于竹材易裂,难以久存,故明以前的竹器传世者甚罕。以上数例,虽局原毛麟角,也足以见证竹刻艺术的历史悠久与流传不绝,使人想见当时的成就。

        明清两朝,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,竹木雕刻的种类、数量激增。更由于文人士大夫及书画家的提携和参与,竹木雕刻工艺的艺术品位得到大幅度的提高,社会的重视提升了工匠艺人的社会地位,竹木雕刻工艺进入黄金时期,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,勇现出一大批身怀绝技的雕刻名家。

 

明小松竹刻仕女画屏笔简

 

        口沿、底足处斜刀内切,非常自然地留出了灵巧的线状口圈和稳重的带状底圈,又预置了纹饰的深度.笔筒的主题面是一窈窕淑女提笔构思,欲在身后的落地屏风上作画,表情若有所思,衣纹钱条飘逸,薄如蝉翼。人物背景的大面积留白,更凸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,呼之欲出,可推之为局部的薄地阳文,为后世的薄地阳文技法之端倪。巨大的画屏右下方有“小松裂”落款,整件作品构图奇巧,而疏密有致,精丽中见开远之气,有着超尘脱凡的幽远岁月感。

        朱缨,字清甫,号小松,嘉定派竹刻开山鼻祖朱鹤(松邻)之子,是嘉定三朱中承前启后之人。年少之时就博涉多能.书,诗,画各有奇趣。刻竹师承家法而务求精诣,刻技益臻神妙,同其父松邻之浑朴老茂的风格相比,小松的风格则是秀气典雅。传世作品极少,当时即焉得者珍同拱璧。

 

明朱缨竹透雕刘阮入天台香简

 

        香简于1966年出土于上海宝山豚顾村镇朱守城夫妇墓,简身图案以六朝志怪小说《幽明录》中所载束汉时刘晨、阮肇入天台遇神仙的故事为题材创作,其上有明代嘉定竹刻名家朱缨的款识。

        香筒筒身为竹制,色泽沉厚,古意盎然。画面层次丰富,刻画细腻入微,使用了毛雕、平刻、透雕、浮雕、留青等多种技法。人物双眼及枰上棋子用角质材料嵌成,倍觉精细有神。两端配有紫檀木裂的底和盖,上饰浅浮雕蟠螭纹,内心均有一孔,用于插放钱香。

        此器出土于万历年间墓葬,时代确切,加之构思精巧,刀法工卓,传世朱缨款刻件无出其右者,可断定焉真迹无疑,实属竹刻艺术中的铭心绝品、稀世之珍。

 

明三松竹刻狩猎图笔筒


         直筒式,深刻透难.刀法道劲流脱,层次丰高。丛山峻岭,壁嶂似屏;古松苍柏,虬枝如爪,策马飞射,氟吞山河:旷辽寂静中回荡英雄气概。作品布局豁达开朗,不拘泥局部细琢,人物以神取形,有着典雅明朗,雄浑简朴的明朝时代风格。清朝的嘉庆皇帝对三松的刻竹技艺推崇备至,曾题日:“传神只作萧疏笔,经久由来以朴存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 朱雅微,号三松,松邻之孙,自幼聪颖,多才多艺,更将刻竹技艺推进一步而臻精妙完美,每件作品都经长期斟酌,反复推敲,精雕细琢,从不轻易下刀。三松集透雕.高浮雕.深刻法于一体,同祖、父辈的风格相比,三松则更为潇洒,逸趣横生。关于嘉定派竹刻的代表人物“朱氏三松”有人曾谓:“小松出名掩松邻,三松出名掩小松。”

 

 

明张希黄竹刻留青楼阁山水笔筒


        该器以留青技法刻绘楼阁山水,楼阁均以青筠作线条,用刀明快精爽.丝丝入微。前最陂陀,垂柳, 丛树及远景重叠之山峦,则假青筠去留多寡分其阴阳深浅,层次细腻,曲尽其熊.水天空阔处署款:“壬子赛秋,希黄”,印二,“张宗略印”、“希黄”。题字与款印亦为留青。


        张希黄是明清间竹刻大家,他首创”留青阳文”的竹刻技法.为留青第一高手。所刻纹饰内容多是界画楼阁山水之属、风格雅饬,点景人物别用刀简率,笔少意周、查面常配以古人诗文,书法类赵孟雄。多用阴文“希黄”、“白文”张宗略印”二印。傅世张希黄的刻件主要是笔筒、诗筒及臂搁,此件笔筒为其代表作。

 

清初竹刻留青山水臂搁


        主体面以近中远三重各具奇峻态势的山峰取“三叠法”构图成景,前后尚缀以坡石.亭台,茅屋,帆影、层次清晰;剔地部分的素面借意一望无际的天空与江河,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。作品整体意境幽远古朴,刀法精致典雅。落张希黄款。


        “留青”又称“皮雕”,仅以竹子薄薄一层的青皮雕出纹饰的蜿蜒曲折,浓淡层次,花纹之外的竹皮则全部铲去,随着时间流逝和经久摩挲,竹肤颜色会越来越深,竹皮则愈发光泽润滑,形成鲜明的色差对比,效果极佳。

 

 

清早期吴之璠竹雕二乔并读图笔简


        肇简面以深浮雕技法刻三国时东吴名媛大小乔咏读书卷的画面,人物高凸近乎圆雕,风鬟雾鬓纤毫毕现,丰肌美姿有不胜绮罗之态。杌,榻,文具,版,炉、花、尊等器具也镂刻得-丝不苟,烘托出恬静清雅的书香氧息。另一面刻隔文七绝一首:“雀秦赋好重江束,事藏才人败下风。更有金闺双俊眼,齐称子建是英雄。”款“吴之播”,印“鲁珍”,亦马浮雕吴文刻法,起首印”宝则用险文刻法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该器使用了“薄地阳文“工艺,于纹饰之外,悉剔为平地,使花纹微微高起。作者吴之璠,字鲁珍,完东海道人,是三朱后嘉定第一竹刻名手,活跃于康熙年间。吴之璠刀工以浮雕属主,乃自三朱刻法化出,又借鉴石刻中“减地浮雕”的做法,创码“薄地阳文”.其突起高度虽低于傅统朱氏之高浮雕,但游刃其间犹有余裕。前人称其所作“精细得神”,翻此笔简可知不虚。

 

 

清早期吴之竹刻桃花题诗笔筒


        直筒式形制,取薄地阳文浮雕法,画面布局疏密有序,前枝后梗相交穿插,粉花绿叶互为映照,深浅透视,起伏得当,此乃画理之美。盛开的桃花姿态各异,花瓣轻柔婉约,层次清晰,花叶转折自如,无一雷同,此乃刀工之精。画面留白的一侧题刻秀媚遒助的行草诗句,落“吴之璠”三字款,令整件作品典雅大方,可赏可吟,诗情画意相济完美。


        由于吴之璠精绘事,善行草,懂画法,明构图.所以他的竹刻作品艺术品味极高,视觉效果极佳。乾隆帝曾作 “之璠竹刻诗”赞其刻竹,由是声名大噪,识者争相寻见珍藏他的作品。

 

清早期竹雕蟠龙香筒


        直筒形,器形修长,上下端各阴刻回纹装饰。中间主题为透雕苍龙,龙体威武雄壮,龙睛外突,炯炯有神,龙鬓龙鬃飘逸自如。据清褚礼堂《竹林脞语》记载:香筒“用檀木作底盖,以铜为胆,刻山水人物,地镂空,置名香于内焚之”,为文人雅士书房焚香读曹之用具。


        此器透雕,显现出清初竹雕难尚欠精雕细刻,但刀工娴熟老练,层次多重,磨工细腻,不露凿痕之风格,将苍龙威震四海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 

清早期竹雕松树杯


        敞口,平底,所雕松树由底至口沿,蟠曲而上。松斡肌理苍老,结节突兀,作者巧妙地将此裂成杯鏊。松针细密紧凑,重重叠叠围绕器身,松枝形成桥梁,连接器柄和器身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此器以浮雕.镂雕技法雕成,富有层次,竹材呈色沉穆幽深。松树象徽长寿,又为岁寒三友之一,是竹刻艺术的常见题材。


清早期竹根雕束方朔摆件


        取竹根自然形态设计成人物坐姿造型,遇材是流傅颇广的民间傅说“柬方朔偷桃”,也是常见的工艺美术传统题材。此尊东方朔坐像形神兼备,尤其是人物的面部刻画极局细腻,高额大耳,双目眯缝似睁非睁,双唇紧抿,美髯垂胸,表情丰富含着,似笑非逗,亦庄亦谐,耐人寻味。手的表现也颇有情趣,右手紧握结桃枝叶,左手提臂相指,似乎在与人叙说着“美丽的传说”,增添了作品的戏剧效果,让人忍俊不禁。衣纹也非常飘逸自然,有行云流水般的线条美。棕红色的包浆光亮醇纯,是流年岁月水到渠成的自然凝结。

        此件作品大体上的刻画还留有明朝的时代特征,如饱满丰盈的面相和手相,人体头部及上下身的比例等均是,但在五官和衣褶的细部处理上已带有了清朝的风格,是明未向清初过渡演变之作。

 

清早期封锡禄竹根雕罗汉


        以竹根圆雕一罗汉跣足坐于石上,瞑日打呵,耸肩伸臂,叉手下按,意甚惬然。观察之微、刻画之精与博神之妙,令人叹为鬼工.背面左下石上阴刻楷书“封锡禄造像”五字。

        封锡禄字义侯,为嘉定竹刻世家封氏一门中之翘楚 。声闻于朝,康熙四十二年尝人直养心殿造办处.擅以竹根雕作梵僧佛像、仙翁天女之属。竹根圆雕工艺盛于封氏而精于义侯,清中期以后,制者日稀,终归沉替。今人王世襄以此件罗汉像仅见之义侯真迹,弥足珍贵。

北京弘钰博艺术品市场有限公司

版权所有:北京弘钰博艺术品市场有限公司    备案号:京ICP备13037731号-1